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2006年中国安防市场八大黑幕
  2011-02   千家网
字号:


一、汇票陷阱

本报2006年接到的第一起投诉事件是利用“承兑汇票”行骗。“银行承兑汇票”是由交易付款方提供的一种票据,付款方要先在当地银行预留一份印鉴(一个企业的公章以及一个企业负责人的私章),当在票据背面进行“背书(加盖与预留印鉴相符的印鉴)”时,票据即可生效贴现,在这起事件中,汇票本身是真的,但行骗者加盖的“背书”与预留印鉴不相符,受害企业认为汇票是真的就没什么问题,因此上当。

这类骗局实现的关键点正在于大多数企业并不了解这种用承兑汇票来付款的结算方式,所以如果一笔交易中,对方提出用一种很不常见的方式来付款,企业负责人可能就要多留个心眼,弄清楚这种结算方式什么地方可能被钻空子,或者提议让对方以常规方式付款。

二、代理骗局

本报2006年10月11日报道的湖南湘潭市科达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三无”产品发展代理商骗取保证金事件很值得行业人士警惕。这是行业里另一种常见的骗局,一些企业打出非常诱人的广告,吸引全国各地(主要是异地)的代理商加盟。然而,在收取高额加盟费用后,提供的货品要么货不对板,要么价高质差,原来的承诺也基本都消失不见,由于距离遥远等现实原因,上当的代理商即使想起诉,也多担心即使打赢官司也会输了钱,于是吃个哑巴亏就算了。

代理商要规避此种骗局,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对合作方进行大量实地调查,不要被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迷惑。如果已经上当了,则可向当地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媒体反映,因为骗子最怕的就是骗术见光。

不过,事件亦不可一概而论,由于自己经营不善而向厂商要求退货,达不到要求就无理取闹的代理商同样存在,厂商也可以事先对代理商的口碑做一定了解。

三、劣质产品

2006年4月,本报收到一起关于监视器质量问题的纠纷投诉,工程商投诉厂方提供的产品质量不佳且属于“三无”产品,还存在经常故障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商在用户心目中形象严重受损。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本报认为,生产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不能因为一点利益的得失而采用劣质产品坑害客户,否则在售后服务上的花费可能远远大于成交时那点利润。而工程商也应对厂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认真考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四、工程黑幕

挂名投标、关系内定、行政插手、工程转包、责任推诿——一位安防从业者给本报来信,自揭其亲身经历的一个工程黑幕。工程强电从弱电井里走,所有摄像机接哪算哪,没有编号也没有联动……而这个结果毫不奇怪,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劣质工程的问题,是出在根子上。

五、拖欠纠纷

这种纠纷在业内经常出现,虽然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涉及到很多具体客观因素,但总体来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本报在2006年8月报道过这样一起纠纷,在媒体压力与第三方调解下,最终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共识,以货抵款解决了这起纠纷。

六、货运陷阱

2006年11月北京大展后,不少北京之外的企业齐刷刷地栽了个跟头:一伙骗子冒充货运公司,以发货的名义控制了他们的展品,然后讹诈高额运费。尽管事发后受害企业基本都有报案,但跨地域的案情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解决的情况不够理想,在此本报还是提醒广大企业参加异地展会时提高警惕。

七、伪造证书

今年11月,浙江湖州市质量监督局在检查中查获杭州国安电子有限公司伪造3C认证证书非法销售报警产品。而被假证书蒙蔽而采用了这批产品的消费者也因此蒙受了几万元的损失。专家表示,要识别证书真假,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国家认监委的网站或相关认证机构的网站上查询。

八、假冒产品

这是本报接到投诉中较多的一种,是非曲直很好判断但处理起来十分麻烦。但其中广州中朗润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打假,采取了在事发地进行了现场公证保全的办法,取得了胜利,值得同行借鉴学习。(摘自《安防市场报》)


TOP
主办单位: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
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235号3号楼404室   电话:021-54732822   传真:021-54732822
协会标准咨询邮箱:sdaasc2015@126.com 协会工程咨询邮箱:sdaapc2015@126.com 协会申诉咨询邮箱:sdaaqc2015@126.com
ICP备案号: 沪ICP备1400454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


技术支持 : 爱建网
建议使用最新版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