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人物专访  >>  专访  >>  用差异化战略开拓中国市场--专访大连浦思坤东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泰均


用差异化战略开拓中国市场--专访大连浦思坤东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泰均


转载    中安网    佚名   2011-02-26

作为钢铁巨头浦项制铁(POSCO)的子公司,浦思坤在工业监控领域建树卓著,其CCTV产品性能优异,可根据任何应用环境和要求,设计出性能超群的系统。而且,凭借浦思坤所拥有的尖端数字技术和在世界安防市场的经验积累,开发出了具有强大功能的数字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尽管优质产品是一把利器,但还必须辅以得当的策略,才能从竞争日趋激烈的安防市场中脱颖而出。中国公共安全访问了大连浦思坤东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泰均,听取了他对开拓中国安防市场的见解。

中国公共安全:首先请为读者介绍一下浦思坤公司。

申泰均:2003年,韩国浦思坤公司与大连东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大连浦思坤东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浦思坤是世界第一钢铁公司浦项制铁的子公司,是集钢铁、非金属、物流、环境、发电、能源等于一体的从事工厂自动化的专门公司。东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在中国内给大庆油田,本钢等发电所和化工厂供货。大连浦思坤全力引进投资双方的先进技术,引领国内自动化领域,与我们的客户一起成长。同时也会在CCTV领域与世界著名品牌齐肩。

中国公共安全:您怎么评估中国安防监控市场的前景?

申泰均:据我们了解,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安防市场处在蓬勃发展中,每一年都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因此觉得很有必要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我们正式把这一想法付诸了实践。

中国公共安全:众所周知,浦思坤在工业监控领域卓有建树,在公共安防领域是否也有一些重要的经验积累?

申泰均:在韩国,浦思坤的监控系统有部署在仁川国际机场、浦项的钢厂等,还有很多重要公共场合。在中国,我们承建了张家港不锈钢厂项目,还有大连长兴岛造船所项目。

中国公共安全:具体到产品上,浦思坤的竞争力表现在哪里?

申泰均:首先,我们有非常优质的产品;其次,产品线非常全面,这是其他国际品牌所不具备的;再次,拥有一些独特的产品,其他公司无法竞争,像红外灯摄像机。

中国公共安全:请谈谈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的投入?

申泰均:安防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新旧技术交替非常之快,因此新产品的研发格外重要。浦思坤历来重视创新和研发,依靠浦项电子产品著名数字技术和在世界安防市场的多年积累经验,我们的工程师研发出配有综合解决方案的强大、高端技术的数字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现在,每半年会推出2到3款新摄像机产品,未来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中国公共安全: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将采用怎样的市场战略?

申泰均:作为第一步,重要的是提高公司知名度,通过展会、杂志、网络等各种途径,让中国用户加深对浦思坤品牌的了解。在我看来,只要我们优质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目前,渠道建设工作已经展开,计划在下半年召集全国的代理商开一次产品说明会,争取早日建成全国范围的销售网络。在销售方面,将瞄准中高端市场,坚持差异化战略,发挥产品的性价比优势,重点开拓电力、银行、煤矿、机场等专业市场,以及“平安城市”等安防建设工程。

中国公共安全:贵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申泰均: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总公司的技术员每年都会来中国,对销售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便能随时给用户提供支持;如果有非常好的代理商,我们将邀请他们去韩国学习。

而且,我们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服务方法,采用“置换方式”,即每当用户碰到问题,不管是因为使用不当还是产品自身的问题,都先用新品进行“置换”,免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中国公共安全: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比较大的投入,不考虑成本吗?

申泰均:的确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在市场开拓阶段,我们不会顾虑成本,主要是为了在用户心里建立充分的信任度。事实上,由于我们产品质量过硬,故障率发生率很低,因此投入也是有限的。

中国公共安全:有没有与读者分享的其他内容?

申泰均:对于中国用户而言,浦思坤还是一个陌生的品牌,因此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力度推广产品。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以尖端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通过一些大型的合作项目带动,用几年时间,争取在中国市场开创一方新天地。(转自中安网)




返 回


* 版权声明 *
本文来源上海安防网,经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成立于1992年,目前协会共有会员单位700余家。会员单位包括从事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服务和安全防范行业宣传教育、出版、印刷等的企事业单位,其中60多家会员单位为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