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找准目标。各地在制定“智慧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参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在明确定位后,要制定合理的目标,采取远期规划与近期行动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长远规划性,也具有可操作性,“智慧浦东”在该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目前,全国一、二、三线城市都步入“智慧城市”建设热,但部分城市连“数字”化都没有实现,离“智慧”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根据自身能力开展建设,一线城市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二、三线城市从特色产业、行业等入手,实现小而精,不搞大而全,逐步实现智慧化。
善用时机,科学布局。各地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如国家大力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开展大型赛事和展会、推动重点项目的试点示范工程等,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信息化企业入驻等时机,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浦东在抓住机遇方面表现突出,成功地利用世博会推动本地“智慧”步伐。
有序推进,逐步过渡。智慧城市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实现从“智能”到“智慧”,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从“初步融合”到“深化融合”。要避免在概念上随大流,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
大力推广,扩大影响。“智慧城市”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离公众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智慧城市”与公众的距离更近,就需要采取网络、展会多种方式加大对其的宣传,建设更多便民的、利民的智慧工程,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浦东新区举办了中国(上海)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国际金融信息化论坛等大型专题论坛,宁波通过专门的网站对“智慧宁波”进行了宣传,佛山更是建立“智慧馆”让公众亲身体验何谓“智慧”,并通过建立“智慧菜篮子”和“健康E园”让“智慧佛山”离公众更近。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