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技术前瞻 >>
智慧城市渐迎高潮 业内人士将如何看待
  2013-02  
字号: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出台后,引起行业热议,智慧城市发展轨迹究竟如何?业内人士是否看好智慧城市发展行情?

智慧城市的发展轨迹

自2013年1月以来,智慧城市名单出炉后,便引来相关行业的热潮期。由住建部公布的90个试点名单中,包括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需要经过3-5年的创建期,然后再由住建部进行评估,评定等级。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各地逐步展开,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那么,智慧城市的发展究竟是什么轨迹呢?相信很多人也在思索这一问题。

根据政府的做法可知,先由城市(镇)主体向有关部委提出申请,再经过省、市和部委的评审选出一批各方面条件好的市、区、镇作为试点逐步推开。依据出炉的90个名单可知,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区域,而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是,我国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就已达69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59.4%。另外,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沿海地区聚集、中西部热点涌现的总体建设格局。笔者思考到这时,不由得想到,我国97年的改革开放,“画圈选点”,从深圳蔓延东部沿海,中部崛起,后又有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模式,这两条都是在看到我国具体国情而定的。改革开放进行的好,那么,笔者相信智慧城市也会如此。

智慧城市的试点不单单是从经济上来反映的,我们已然清楚,“智慧城市”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智慧城市”能带来的是平安有序的城市、高效透明的政府、绿色和谐的产业以及幸福安康的民生。那么深入去想,智慧城市依赖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状况。而现实情况,我国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是物联网产业的主要聚集地,研发机构众多,产业基地密集,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方向。

在2013年智慧城市在我国发展有基础,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推出,加快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试想,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后,专家、企业和市民都会更加有信心,定能全力以赴;长期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支撑下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八大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日,物联网《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轨迹,在政府下已有初步规划,即其目标明确、规划领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及考核和标准。此类通常将智慧城市(镇)的建设工作紧密地与城镇化工作联系在一起,以推动我国新“四化”的落实。其以城市(镇)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主要针对民生核心要求(水、空气、食、行、住、就业和城市建设),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与城市(镇)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合发展。这些城市首先着手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规划着眼于现实状态和本地区的特点,以科学地展望未来。规划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把智慧城市(镇)的建设和发展当做一个生态系统来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已有了标准,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身发展的特色,那么需要理性对待。2012年各地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更注重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汲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城市定位,冷静把握建设重点和方向,在做好前期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最高产出的智慧城市建设上,不再单纯模仿其他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以获得更好的城市竞争力。如北京将“文化智能传承”作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就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需求;东莞充分结合其“世界工厂”的工业基础优势,重视智慧应用建设与智慧产业协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日渐成为推动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智慧城市需要极大的技术创新。很多技术,从智慧城市的角度,远远落后于需求。很多问题,比如堵车,比如流行病控制,比如年老问题,诸多问题,需要更高性能、方便的技术和设备。

智慧城市发展轨迹,从试点开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城市自身依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创新,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城市定会如改革开放一样,硕果累累。

业内人士如何评价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有四大特征,即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从当前城市建设中最紧迫的、关切到老百姓安全的一些问题着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通过“智慧”建设,百姓将切身感受到更好的通信服务、网络购物体验等。智慧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全面细致的服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

智慧城市建设当前尤其要避免“能上天但不能落地”的情况。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每个地方的情况,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贪大,切勿当成政绩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看,必须兼顾覆盖和应用两个方面,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形成网络和应用的协同发展。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徐达

希望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各领域横向信息、应用集成的总体方案规划和设计,出台支持智慧城市各方面建设的具体政策。

――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


TOP
主办单位: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
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235号3号楼404室   电话:021-54732822   传真:021-54732822
协会标准咨询邮箱:sdaasc2015@126.com 协会工程咨询邮箱:sdaapc2015@126.com 协会申诉咨询邮箱:sdaaqc2015@126.com
ICP备案号: 沪ICP备1400454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


技术支持 : 爱建网
建议使用最新版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